膜蛋白結構解析技術新進展


膜蛋白結構解析技術新進展
蛋白表達、溶解和結晶這一系列技術瓶頸的突破,使得研究膜蛋白的原子結構成為可能。
細胞中有大約30%的蛋白質是膜蛋白,不過人們現在還不是很清楚這些膜蛋白的原子結構。到目前為止,在PDB(Protein Data Bank)的結構數據庫中只有不到1%的資料是膜蛋白的結構數據。這不是說膜蛋白的結構不重要,相反,膜受體蛋白非常重要,它們是大部分藥物的作用靶點。但由于一直缺乏很好的膜蛋白大量可溶性表達技術,因此也就得不到足夠的蛋白結晶體用于結構分析。即使是結構基因組學(文后小詞典)這項旨在分析每一個蛋白家族結構的學科,也因為存在技術難題而沒有將研究重點放在膜蛋白上。
現在,經過傳統結構生物學家和結構基因組學家的不懈努力,蛋白表達、溶解和結晶這一系列的技術瓶頸都得到了突破,并且已經出現了部分成果。膜蛋白結構解析技術新進展
2007年和2008年,學術界接連發表了好幾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章,這幾篇文章都是有關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結晶體結構這一傳統結構學難題方面的論文。
諸如美國紐約膜蛋白結構協會(New York Consortium on Membrane Protein Structures, NYCOMPS)和膜蛋白結構中心(Center for Structures of Membrane Proteins, CSMP)這樣的結構基因組學研究組織和其他的幾家性研究組織正在攜手共同努力制定一個的、規范化的技術流程來研究膜蛋白結構。到目前為止,已經得到了幾個膜蛋白的結構資料。與此同時,不需要使用蛋白結晶體來研究結構的固態核磁共振(solid-state NMR)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不過該技術在敏感度和分辨率方面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進。膜蛋白結構解析技術新進展
現在還不太可能得到一個“通用的、的”技術流程來分析所有的蛋白質結構,因此還需要開發出其它一些針對不同蛋白質結構分析的研究方法。我們相信,未來幾年會出現更多的研究膜蛋白結構的方法,在PDB中也會找到更多膜蛋白結構數據。